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放生功德 > 正文内容

放生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admin3年前 (2022-05-10)放生功德1.11 K

一.不得分别大小贵贱

一味追求放生之数量或大小,而对某些众生远离慈心。如见两盆鱼,心想若放这盆躯体小的众生,则价钱和数量要比放那盆躯体大的合算。或思维买一大堆田螺的钱,还不够买一只甲鱼的金额。因而弃大择小。所以放生时不要带着分别和预备买何品种的心态去买生,应当视随顺因缘遇见什么,就买什么。但一切要依政府法令规章行事。

二.不可预约放生

切勿事先与卖鱼或其他众生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明确或暗示即将要买生放生,使卖者闻讯捕捞。

三.勿随意对出售众生者劝说

勿轻易对出售众生者宣布和劝说我买鱼或其他众生是为了放生做功德,你应当怎样等等。因为并不了解对方对于因果之取舍观念,一旦被其把握和摸索出放生者出没的时间规律,所偏重放之品种,即便每次给放生者开诸方便,放生亦流于形势而形成弊端。使卖者为了放生者的需要而购抓某种众生,而放生者并不见得一次都能将卖者的货量都买掉,使未能被放的部分众生伤心埋怨。

四.不可不事先观察放生之地点环境及时间之选择

如果被放之众生,能放在适合于它生长的环境,则对其有极大好处。反之,若只顾放而不观察所放的地点,则对其害处多多。如将野兔置于众人处,飞鸟放于易捕地,鱼儿放入已被污染的河流水域等等。台风、大雨、地震等时间均不宜放生或喂生之活动。要注意活动人员之安全。

五.不可放入养鱼塭

严禁将鱼及水生动物放入鱼塭,鱼塭(养鱼池)为卖鱼杀生之来源处,不可将众生放入其内。

六.勿因噎废食

有人因见到自己或他人辛苦所放之众生,有被随后捕抓的危险,便以为这种放生毫无意义,且造就捕抓者的恶因。其实即便仅仅能延长众生一秒钟的生命,也应顺行。

七.倘使工作失误,勿轻易自咎

释放与解救他人的生命让众生幸福是永远没有过失的。因此许多放生者由于承载工具、放生时机因缘及种种不适因素等,致使所放众生不能全数尽活,因而自愧有罪于亡者众生,实际上众生从生到死,皆受制于因果,假如你尽力做了,它还是于放前死亡或放后死亡,此均实属因缘所使。彼既便如此,亦要比被人刀刃烹煮者幸之万倍,故这对于被放者而言,使其少苦而终,且免受死后之剧烈痛苦,仍具备不小贡献。况且你把放生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对其今后往生善道,仍具备积极深远的意义。故应知放生是你之大悲菩提心行无过失。

八.随缘放生

参加放生活动之人员可事先由各佛堂善信们相互告知,随缘参与勿特别劝说。

九.如放生仪轨功德回向

每次放生应依仪轨而行同时做功德回向,但不执着功德才是真功德。

十‧如不便放生,喂生亦应鼓励与赞

有些人因工作与居住环境之限制不便放生,因此随缘喂食饥饿之众生使其饱足快乐,亦属应鼓励赞叹之功德行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行善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tsyida.net/post/96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放生半年,三件大事顺利

好友有日同我说,先生去管公司的工程的安全问题,相当辛苦,而且压力比较大,因为工程最大的事情一个是质量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如果出了问题,那不得了。我听了同她说,您完全可以在广州帮先生放生祈福。 好友问...

他说那他去四川等地投胎,过20年后再来找我!

稿/随心自在 师兄们晚上好,我是一个晚辈。今年23了!刚好放生三年了! 跟大家一样也是走在放生的道路上的。简单说一下!我是因为运气走的特别低落,而且感觉到前途渺茫。加上学过佛,也能知道一些因果。由于...

坚持放生,可以结下生生世世的善缘

(一)放生是功德最大的有为善法 现在是五浊恶世,一般人福报浅薄、业障深重,比如身体多病、寿命短促、灾难很多,修持佛法有相当的困难,有没有一种方法摆脱这种困境?有!那就是放生。在一切有为善法当中,功德最...

护生放生问答集(一)

稿/大失踪 问:什么叫做放生? 答:放生就是对有情给予无畏施的解救,并且通过佛教的放生仪式让有情得到佛法的熏染,使他们能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 问:放生的意义是什么? 答:一是对有情的无畏施,使他们脱...

只做一件事,短短半年就获利百万,奔驰车主说他做梦都在乐!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百度贴吧。 《鲁中晨报》2009年7月6日报道,淄博市张店区南郊蔬菜批发市场水产货区有人在售买两只罕见的巨鳖!两鳖一现身就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围观和议论,这两只巨鳖是一公一母,母鳖体长约...

经常放生功德最为殊胜,业障迅速消除

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寿,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 然而若想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所有的世间善事中,没有比放生更彻底更完美的。 这是因为一个人嘴巴吃的,肚子装的十分有限,所以一个人如果戒杀吃素,少杀掉的...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